• 当前位置:首页 > 器械 > 正文

    为什么一年365天(为什么一年365天或366天)

    • 器械
    • 2023-03-14 04:39:08
    • 568
    摘要: 一年为什么规定为365天,一年365天是怎么来的? 年,是一种计时单位。一年有多长呢?几乎所有的地球人都能答得出来,一年有365...

    一年为什么规定为365天,一年365天是怎么来的?

    年,是一种计时单位。一年有多长呢?几乎所有的地球人都能答得出来,一年有365天。(火星人表示反对,它们一年有687天那么长)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为何一年有365天呢?

    其实年、月、日等计时单位的出现是和天体运动以及万物生长有关系的,我们的祖先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通过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推算天体运行之间的关系,观象授时,确定了我们今天还在不断修正沿用的历法。

    日是根据地球自转周期确定的,“月是按照月相变化周期确定的,“年则是按照地球公转周期确定的历法,根据精确计算,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2422天(也可以说是365天5时48分46秒),我们称之为一个回归年。

    公历规定一个平年的时间为365天,实际上是比回归年少算了5时48分46秒,为了平衡人为历法和地球实际公转周期之间的时间差,少算的时间每四年约累计为一天,所以在第四年的二月月末加上这么一天,那么这一年就有366天了,我们称之为闰年。比如即将到来的2016年就是一个闰年,它可是有366天的呦,要记得在2016年的2月是有29号的!(平年的2月份是28天)

    不过我们算的再细致些,就会发现四年累计的时间差实际上不够一天,按四年一闰的规律,大概每四百年就会凭空多出3天时间来,所以公历又规定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算闰年,也就是说遇到末尾两位是00的年份,能够被400整除的年份才为闰年。如2000年能被400整除,为闰年,而1900年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这样公历每400年就会出现97个闰年,抹掉了多出来的3天。所以判断是不是闰年的规律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400年再闰。

    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又不一样,我们怎么记住呢?教给大家一个歌谣记忆法吧。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总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一年为什么是365天呢

    一年有365天是根据地球公转决定的。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

    为什么一年有365天?

    一年365天是七千年前由古埃及人提出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

    笼统地说,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

    地球上的观测者,观测到太阳在黄道上连续经过某一点的时间间隔,就是一“年”。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

    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

    地球公转的恒星周期就是恒星年。这个周期单位是以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在一个恒星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从以恒星为背景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然后回到天空中的同一点.

    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从黄道上某点出发,这一点相对于恒星是固定的,运行一周,然后回到黄道上的同一点。

    因此,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恒星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恒星年是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所以,它是地球公转360°的时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用日的单位表示,其长度为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10秒。

    地球公转的春分点周期就是回归年。这种周期单位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得到的。在一个回归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

    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春分点是黄道和天赤道的一个交点,它在黄道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西移50〃.29,也就是说春分点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里,是个动点,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即顺时针方向。

    而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即逆时针的。这两个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春分点所走的角度不足360°,而是360°—50〃.29即359°59′9〃.71,这就是在一个回归年期间地球公转的角度。

    因此,回归年不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只表示地球公转了359°59′9〃.71的角度所需要的时间,用日的单位表示,其长度为365.2422日,即365日5小时48分46秒。

    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周期就是近点年。这种周期单位是以地球轨道的近日点为参考点而得到的。

    在一个近点年期间,地球中心(或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地球轨道的近日点。

    由于近日点是一个动点,它在黄道上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即与地球公转方向(或太阳周年视运动的方向)相同,移动的量为每年11〃.

    所以,近点年也不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一个近点年地球公转的角度为360°+11〃,即360°0′11〃,用日的单位来表示,其长度365.2596日,即365日6小时13分53秒。

    扩展资料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

    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

    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阳历

    为什么一年有365天?

    一年365天是是按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计算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多一点。

    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汉历、老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一个太阳年是两个立春之间的时间,约365.2422天。阴历是按照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计算的。阴历的一年有时是12个月,有时是13个月。有闰月的年份是13个月。

    扩展资料:

    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

    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线速度=940,000,000KM/365天=940,000,000秒/(365x24x3600)秒=29.8千米(近似为30千米/秒)。

    我们的地球以每秒29.79公里的速度,沿着一个偏心率很小的椭圆绕着太阳公转。走完大约约9.4亿公里的一圈路程要花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即大约一年。(日地平均距离是1.5亿公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年

    一年为什么是365天呢?

    1年通常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或者说是太阳在天球上沿黄道从某一定标点再回到同一定标点所经历的时间间隔。由于所选标点不同,年的定义也不同,通常有:

    1回归年(太阳年) = 365.242199174日

    1恒星年 = 365.25636日

    1交点年 = 346.62003日

    1近点年 = 365.25964日

    一般取近似值365.2422日

    年的起源

    年,字的出现始于周代。在此以前,尧舜时称载,有天体星辰运载一周之意,夏代称岁,含人长一岁,新春将临之意;商代称祀,表示四时已过,该编史造册,奉祀神灵祖先了。

    虽然在唐肃宗时曾一度将年改为载,但为期很短,又复称为年。年为计时单位,一直沿用到现在。春夏秋冬一个周期称为一岁,在书面语言中,亦不时出现载字,显然那是受古时称谓的影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年

    真人,真情,真事,现场,现象,现实,一周要闻热点追踪,东西南北,精彩放送,我们为您一网打尽!

    发表评论